西宁湟源:小雅“吟”动教研风 吟诵教学焕新彩-新华网
政务信息
2025 11/11 17:43:54
来源:湟源县教育局

西宁湟源:小雅“吟”动教研风 吟诵教学焕新彩

字体:

  本网综合消息: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深化古诗文吟诵教学实践,提升我县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,近日,西宁市湟源县小雅吟诵工作室围绕“传承吟诵文化,赋能古诗教学”这一主题,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专题教研活动。

  锚定目标,工作协同推进。活动开场,工作室主持人对上学期吟诵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,充分肯定了教师打卡学习、古诗吟诵展演等活动所取得的显著成效。同时传达了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相关指导意见,强调吟诵教学应聚焦学生培养,切实推动文化传承在课堂层面落地生根。吟诵工作室今后将教研时间进行了灵活调整,以此保障教研活动与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协同、互促共进。

  以赛促教,筑牢课堂根基。为进一步提升古诗词吟诵教学质量,工作室计划于11月底举办古诗词吟诵教学比赛。比赛分两组进行,本学期由第一组8名教师参赛,下学期由第二组接续参赛。一是精选诗篇,指引选课新路径。结合课题研究,优先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的古诗篇目。二是构建机制,创新评价新体系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分表,突出吟诵规则与文化认同。三是整合资源,强化教学新支撑。统一配置小学年级吟诵教材及教师用书,保障教学资源供给。

  常态教学,实施量化管理。工作室明确本学期吟诵教学常态化要求。教师每周至少开展2次吟诵教学,每次教学时间不少于20分钟,确保吟诵教学融入日常课堂。同时,建立教学日志制度,要求教师详细记录每次吟诵教学的过程、学生反馈及改进措施,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提升教学质量。其一,开展“每周一诗”活动。通过灵活安排教学时间,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首古诗的背诵与吟诵方法,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古诗文素养。其二,强化文化认同教育。深入讲解吟诵作为古人读书方式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,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吟诵文化的渊源,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,筑牢学生的文化自信根基。其三,加大成果展示力度。组织学生录制吟诵视频,由工作室主持人对视频进行登记存档。这些视频将作为学生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,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吟诵学习,展示个人风采。

  理论筑基,发挥示范引领。为强化教师理论素养,工作室提出“学研结合”机制。一是通过聚力教研,实现理论共进。每次教研活动学习两章理论内容,结合交流与撰写心得,择优推送至教育局吟诵专栏。二是通过实操示范,实现方法领航。通过幻灯片演示吟诵规则,如“依字行腔”“依义行调”,并现场示范教学方法。三是通过打卡督学,实现笃行致远。每周完成一首诗的吟诵打卡,纳入评优评先考核体系。

  观摩实践,借鉴优秀经验。在古诗文课堂教学观摩环节,全体教师沉浸于一场吟诵教学的盛宴,注重学习借鉴灵动的课堂节奏、巧妙的环节设计,认真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。观摩结束后,大家的心中满是触动与憧憬,纷纷表示要汲取优秀课例的养分,精心雕琢自己的教学环节,以昂扬的姿态和满满的信心,迎接11月底全县吟诵教学比赛的挑战,让小雅工作室的教学风采在赛场上熠熠生辉。

  活动最后,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,强调吟诵教学需以学生为本、以文化为根、以课堂为阵。鼓励教师持续学习、勇于实践,共同推动湟源县吟诵教育的深入发展。本次教研活动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,湟源小雅吟诵工作室将继续秉持“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忘本”的理念,助力中华经典吟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(辛玉琴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鱼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