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综合消息:初冬的祁连山草原,天高云淡,远处的雪峰熠熠生辉,近处的牧群如珍珠般散落在金黄的草甸上,一幅壮美的高原画卷正徐徐展开。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祁华锦绣峨堡古城驿站景区附近,一座蓝白相间的“电力帐篷驿站”格外醒目——这里不仅是自驾游客的“能量补给站”,更成为了9号公路上彰显“天境祁连”温度的服务新地标。

峨堡镇地处祁连山大草原腹地,自古便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,如今更是连接青海、甘肃、新疆三省区的交通要冲。今年以来,随着9号公路自驾游的火爆,这个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小镇,单日车流量超过3000辆。“游客咨询充电、路线、急救的问题特别多,传统的供电服务点已经满足不了需求。”祁连县供电公司峨堡供电所所长赵旭书回忆道。
为切实解决群众与游客的痛点,今年7月,祁连县供电公司创新打造的全国首个多功能“电力帐篷驿站”正式投入运营。这座占地约50平方米的帐篷驿站,整合了供电服务、政务咨询、应急救助、特产销售等四大功能,成为集“电力保障+综合服务”于一体的便民窗口。
走进电力帐篷驿站,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:左侧整齐排列着6个手机充电柜(支持快充/慢充多种接口)、4组行李物品寄存柜,解决了游客临时充电、物品存放的需求;右侧则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、便携式制氧机、急救药品箱(含高原反应常用药物如红景天口服液、氧气罐等),医疗设备旁还张贴着“高原反应应急处理指南”。
“太实用了!我们从西安自驾过来,路上孩子有点轻微高反,本来还担心找不到吸氧的地方,没想到驿站里就有制氧机,工作人员还教我们用酥油茶搭配葡萄糖缓解症状。”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一边给孩子吸氧一边感慨。驿站工作人员小马介绍:“我们每天都会检查设备状态,制氧机储备的医用氧气能满足20人次的应急需求,急救药品每周更新,确保关键时刻能用得上。”
除了基础服务,驿站还成了游客的“旅游参谋”。“您想去卓尔山看日出,建议早上6点出发,沿途有充电桩;想买正宗的祁连黄蘑菇,可以到景区东门的合作社,我们帮您联系优惠价。”工作人员小王一边帮游客规划路线,一边递上印有"青甘大环线必打卡景点“高原旅行注意事项”的手绘地图。据统计,驿站运营以来,已为超过2000名游客提供路线咨询,帮助30余辆新能源车解决充电难题,发放高原旅游指南500余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座电力帐篷驿站本身就是一个“绿色低碳示范点”。帐篷顶部安装了10块单晶硅光伏板(总功率5千瓦)、2台小型风力发电机(总功率2千瓦),搭配20千瓦时储能电池,实现了“光伏+风电+储能”的风光储一体化运行模式。“白天光照充足时优先用光伏发电,夜间或阴天则切换风力发电,多余电量存入储能电池,完全能满足驿站日常用电需求。”祁连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张海东介绍,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,又降低了碳排放,与祁连山生态保护理念高度契合。
冬日暖阳下,电力帐篷驿站的蓝白顶棚与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,仿佛高原上的一颗明珠。这里不仅为过往游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,更成为展示祁连形象、传递民生温度的一扇窗口,让“天境祁连”的招牌在“丝路驿站”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